与袁督师自知吹牛不同,杨嗣昌对三月平叛的估测还是有一定把握的,不论如何,崇祯准许他涸泽而渔式征收剿匪的饷银,就意味着他必须速战速决。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十二月起,在杨嗣昌“四正六隅十面网”的方针指导下,如火如荼的剿匪活动迅速展开,由于官军实力强大,各地方按计划精准打击,包括张献忠在内的几大农民军势力纷纷投降,引得河南、湖广一带形成大规模的招抚之风,剿匪初见成效。然而,李自成领导的队伍却在四正六隅的天罗地网中游刃有余地穿梭,他利用各地官军信息不畅、配合不足的漏洞,先是从陕西逃进四川,在四川攻城略地直逼成都府,继而在官军到来之前全身而退,又从四川溜回了陕西。李自成就像一个狡猾的泥鳅,在杨嗣昌的十面网中灵活游走,眼看着时间到了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三月,杨嗣昌的诺言大限到了,可李自成还在逍遥法外,杨嗣昌无奈之下只好向崇祯承认自己未能完成计划,主动要求辞职,听凭君王惩罚。好在崇祯这次比较宽宏,他驳回了杨嗣昌的请罪,允许他再延长期限,只要能尽快剿匪成功,就不会追他的责。
杨嗣昌得到圣允,便认真总结三月以来对战农民军的经验教训,写成了一份《据报近日贼情疏》交给崇祯审阅,他指出,剿匪不力最大的原因在于地方将领表现太差,尤其是在西北主攻李自成的洪承畴,竟然能让他逃离数次,所以必须追洪承畴的责任,给他降低官职,如果能在期限内剿灭李自成就算他将功折罪,若是剿匪依然不力,则要进一步责罚。洪承畴得知杨嗣昌在崇祯面前如此参奏,又被降了官,心中很是不满,从此心中格外记恨他,想方设法联合朝中大臣给杨嗣昌捅刀子。但是归根结底,旨意是崇祯下的,皇帝向杨嗣昌点了头,洪承畴也没有办法,只能带着兵马将满心的怒气发泄在李自成的身上。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从六月到十一月,洪承畴等将领带领官兵对李自成进行了刮地皮式的围追堵截,李自成在如此强势的猛攻之下,终于损兵折将,力量日渐衰微,最后在一次突围中惨遭失败,李自成全军覆没,身边仅仅剩了不到二十个贴身追随者。为了逃命,他不得不丢妻弃子,狼狈地与十几个铁杆逃进了陕西的商洛山中,这个故事大家可能都听过,叫十八骑入商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