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会认为,开国元勋为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战功,相比之下,贪腐一点显得微不足道,皇帝也不会因为开国元勋贪一点点钱就不记功勋,不念旧情,真的对他们下狠手。很多开国元勋以及他们的子嗣,甚至门生故吏就是仗着这一点不断侵蚀着国家的肌体,因为他们始终认为贪这点不至于推翻自己的功勋。历代的皇帝也确实正是这样放纵贪官的,客观地说,这是一个历史的痼疾,古己有之的慢性病。
但这一次情况真的变了。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在打天下的过程中,朱元璋就己经非常注意,而不是等到明朝建立后瘤疾长成了才来解决。
龙凤四年(1358年),朱元璋与另一支明教义军张士诚的内战进入到关键时期。朱元璋遣签书枢密院事(中央军委副主席)胡大海率大军进攻张士诚的战略要地婺州(今浙江金华),胡大海久攻不克,朱元璋又亲率援军来到婺州,最后一举攻克。之后朱元璋让胡大海率军继续进攻绍兴,但胡大海刚开拔,婺州就发生了一件有点难办的事儿一胡大海的儿子胡三舍贪污军粮酿酒。
战争时代粮食异常紧缺,用粮食酿酒是非常奢侈的行为,所以朱元璋严令军中不得酿酒,违者以军法论斩。但婺州攻克后,胡大海的儿子胡三舍和部将王勇等三人一高兴,就想喝点小酒庆祝庆祝,苦于军中无酒,于是利用职权之便取了一点军粮来酿了一点酒喝。此事被朱元璋得知,勃然大怒,立即要依法将三人处斩。胡大海的都事(秘书长)王恺见要斩他老板的少爷,慌忙找到朱元璋,力陈不可。其实王恺也未必完全是出于私心,他劝得确实很有道理。当时的形势是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三家争夺南方义军的统一,朱元璋实力略强,但又地处南京江淮一代,处于江浙的张士诚、湖北的陈友谅两家夹击之下,形势还没有彻底明朗,胡大海这种级别的战将并非只有在朱元璋这儿才找得到工作。此时胡大海正带着主力部队去攻打张士诚,你偏偏把他儿子给宰了,且不说他极有可能会带着大军投敌,就算不投敌也难免动摇他的军心。更深入一点讲,当时朱元璋离开南京大本营,来到胡大海主管的婺州前线,而胡大海带着主力在绍兴作战,无论他投敌还是溃败了,张士诚都会向婺州扑来,朱元璋跑都来不及跑。也不知到时候遍布婺州的胡大海部将会不会把朱元璋捆起来进献给张士诚,所以此时杀胡大海的儿子显然并不明智。事实上有一个不错的折衷办法一先把胡三舍收监,等胡大海打完这一仗回来,再行论罪。是的,一般人都会这样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