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我的《师说》解。
作者简介
廖沫沙(1907-1990),著名作家,杂文家,笔名繁星,原名廖家权,湖南长沙人。1961年参加编辑《前线》半月刊《三家村札记》专栏。代表作有《鹿马传》、《分阴集》、《廖沫沙文集》(四卷)等。1990年逝世,享年84岁。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国自古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但老师只能起引路人作用,并非是真理的守护神。
“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作为学生,应当不唯书、不唯师,有善于钻研、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相长。作为老师,也要善于从学生身上发现闪光点,和学生相互学习,这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传播真理的使者。
在真理面前,没有尊卑长幼之分。有值得我们学习之处的人,都可以称作我们的老师。碍于面子、不懂装懂、敷衍了事,都不是对待学问的正确态度。
阿Q今传
李国文
五十年前,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国人站起来,如果只是政治上站起来,而不是在经济上也站起来,那么,这种自尊自强的精神就会差一点底气。
试设想一下,阿Q先生若还健在,会做些什么呢?
他有没有可能和吴妈到北京城里来摆摊卖鱼丸汤呢?有没有可能和还俗的小尼姑风尘仆仆地往独联体倒运服装呢?有没有可能跟闰土老兄将返季蔬菜装车押往东北和内蒙古呢?或者,他哪儿也没去,老兄还在未庄,不过不住在土谷祠里了,那座小庙早在“文革”期间就夷为平地了。现在,他和小D,还有赵司晨的妹子,很可能在土谷祠的原址附近,新盖的乡镇企业里当厂长或者经理什么的。这一切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成为绝对可能实现的事情,而不是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