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当时的内心定是万般痛苦、纠结却又无奈的,但在那个封建礼教笼罩下的封建社会,母命就是圣旨,身为人子不得不从。恩爱的二人最终也抵抗不过那样的社会环境,被封建礼教、世俗功名活活拆散。
据说,陆游早年应试进士时,成绩第一,却因秦桧的孙子秦埙居其次,秦桧就险些降罪于主考官。次年礼部考试,陆游再次位居于秦埙前面,却被秦桧除了名。直到秦桧死了之后,陆游的仕途才开始有了转机。然而其后为官的日子并不是顺风顺水,他心系百姓,忠心报国,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但却几经遭到弹劾、罢官。最后一次罢官后的陆游,开始了近20年的“身杂老农间”的生活。虽退居家乡,但依旧心怀国事,对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示儿》是陆游在将已归西的暮年写下的。可见他忧国忧民的思绪从未消失过,尽管他怀才不遇,对朝中统治阶层的黑暗早已深恶痛绝,但是一生坚持主张抗金,爱国之志始终不渝,那种对祖国统一的焦躁的期盼是自始至终的。
陆游的一生可谓是坎坷磨难的一生,与唐婉的分手使他在心上永远打了一个结,从此便给他的生活笼罩了一层挥之不去的伤感迷雾。除了感情,陆游的仕途更是多灾多难。心系百姓的他难免会侵害到朝廷的利益,忠心报国维护祖国统一的他又必然会被投降派所排斥陷害,陆游是落寞的,在他最后的20年中他虽身在田间,心却依旧在为国家命运而担忧。这样的一生使他躁狂,却又万般无奈,他只能将情诉之于他的作品之中。如果我们说陆游“与拜鹃心事实同”,这还不算十分地确切,因为这还没有认识到他别开生面的地方。众所周知,爱国的情绪包含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更是洋溢在了他全部的作品之间:无论是他看到一幅画,还是碰见了几朵鲜花,更或者只是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这些都能惹起陆游那些“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随即他的血液便跟着沸腾起来,而且这股热潮会不断地冲出他白天的清醒生活的边界,更有甚者还会泛滥到他深深的梦境之中去。由此所表达出的感情,是在旁人所书写的诗集里访寻不到的。